12.09.2009

記:與S的對話

我:週末時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瑞士居然公投通過了禁止興建回教禮拜塔的禁令!

S:對於這個結果,我一點都不訝異。

我:什麼!?為什麼?可是現在荷蘭和比利時的保守派也因此考慮跟進。這完全是歐洲社會排外、尤其新移民的表現;瑞士的司法部長也表示,公投結果可能遭歐洲人權法院宣告無效,這是宗教自由、也是人權問題!

S:我相信不只在瑞士,歐洲的許多國家,社會上對新移民的不滿情緒早已達到頂點。他們拒絕接受當地社會的文化,生活在自己的群體裡,把那裏當成自己以前的家鄉;另外,失業、嚴重的犯罪問題、暴力傾向,都是警察的棘手問題。還有一點,既然回教世界可以禁止興建教堂,為什麼歐洲不能禁止興建禮拜塔?最後,我覺得我已經是非常包容的,但當某些人用炸彈威脅這個社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時,我就會奮不顧身跳出來。

我:這並不表示,所有的回教徒都是恐怖份子!!就是因為右翼政黨宣傳,將回教徒和恐怖份子劃上等號,對外來文化缺乏認知的當地居民才會被煽動,而投票抵制回教建築。更何況,實際上在瑞士境內的土耳其移民、只有少數信仰虔誠,甚至是基本教義派,多數人信仰中立,不一定會因宗教狂熱而瘋狂。雖然我不知道,原來基督徒在回教世界也受到排擠和壓迫,但這種以牙還牙、互相報復的想法是行不通的,當事件已經和歐洲的核心價值牴觸時,歐洲自己也該作出回應、重申惟護宗教自由的決心吧?

S:我承認,不是所有的的回教徒都是恐怖份子,其中也有好好工作、過生活的人。這些都是我們看的到的,但是在社會陰暗角落的那些呢?那些我們平常根本就接觸不到!他們找不到工作,只好嗑藥、酗酒、整天無所事事,然後犯罪,這是社會上的不定時炸彈!

我:這跟語言能力有關係,本來要融入當地社會就不容易, 擁有當地語言能力更是前提要件。因為歐洲又不像美國,根本不接受技術移民;歐洲的移民大部分是外籍配偶和政治難民,要在當地找工作和生活本來就很困難。但是當地社會能不能提供一個友善的氛圍,或政府能不能提供一些幫助,讓新移民更容易融入,這才是應該討論的。直接放棄他們、當成犯罪犯子,這樣非常消極!

S:但是移民要進來根本就是很容易的!像柏林,已經被稱為是安卡拉以外,土耳其第二大城了!只要他們有親戚朋友在那裏,進來根本就很容易。柏林的人口有三成左右是外籍人口,絕大部分是土耳其人;柏林也有土耳其人聚居的區域,就像中國城一樣。照這樣子看,德國以後就要被土耳其人攻佔了!

我:不能用柏林來比較,因為柏林的情況是最極端的。德國其他城市的情況並不一樣。

S:沒錯,但新移民問題仍然很多,德國本來好好的,規規矩矩,新移民一來,那些暴力、犯罪問題也跟著來。

我:政府不幫忙,整個社會不給他們機會,清況本來就很艱困。但是新移民第二代應該比較好了吧?他們從小學德文,語言能力跟父母比起來好太多了;工作機會也更多。

S:政府是有措施,但很多新移民都住在一起,他們沒有頻繁接觸當地文化,在學校裡也跟不上。但不可諱言,仍然有好好唸書、工作、過生活的成功例子。但新移民只要想辦法進來,他們的孩子在德國出生,就可以領補助;不工作,光靠領補助,變成財政上的很大負擔。

我:但是那些移民第二代,他們是"德國人"耶!花在自己國民身上的錢,有什麼好計較的?

S:這就是問題所在,只要在德國出生,就是德國人,但還是不一樣的!移民第二代的小孩,和德國人的小孩不一樣。

我:其實問題癥結所在就是互相不包容,也不願意去瞭解。融入的過程漫長又困難重重,新移民當然很難融入;而當地居民有種原本擁有的被搶走的錯覺,或是過度恐慌,但他們也不願意花心思去瞭解外來文化(外來文化其實已經逐漸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了,但人們拒絕接受;拒絕接受改變,對未知充滿恐懼)。

瑞士當初要開放歐盟國家居民的工作權時,也有很多人反對和過度恐慌,覺得工作會被外國人搶走;開放之後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因為瑞士人仍然有優先權,更何況來工作的多是當地欠缺的專業能力人士。雖然瑞士的薪水高,但是生活費用也高阿!雖然有德國人來搶灘,但是實際算過後,在瑞士不一定能比在德國存更多錢。很多瑞士人抱怨,在蘇黎士越來越常聽到標準德文了,像是公車司機,但這是瑞士人不做的工作阿!那就讓想作的人作。感覺生活空間被侵犯,其實只是源自於不熟悉的事物和陌生感,以及最重要的,缺乏開放的心胸和認識外來文化的意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