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2007

進入八月



於conertplatz,天色微暗。已經很多天沒有寫文章,不是因為生活無趣,而是,穩定下來之後對事物的感受也進入了不同的階段。出國之前,瞎忙著,帶著不安和緊張;第ㄧ個禮拜,充滿新鮮、好奇;接著課程開始,漸漸習慣、適應、穩定;至今第三個禮拜,對我而言,卻開始於語言之外,有很大的衝擊。呵呵~要談起來,得從上禮拜五的紀錄片"Dresden Wie As Es..."開始。

德勒斯登於二次大戰時,曾於一夕之間因轟炸全毀,二十萬人罹難,Altstadt也幾乎化為廢墟。最著名的,也是德勒斯登的地標-聖母大教堂(die Frauen Kirche)-成為一堆瓦礫,而這堆瓦礫於原地堆放五十年後,才又重頭依原樣拼湊、興建完成,大家在照片裡看見淺色的部份是新的,舊的部份是深黑,同棟建築物因年代久遠而斑駁是正常的,但聖母大教堂的黑白斑駁卻是歷史的見證。上課時老師播放了這部紀錄片,便是記載那個黑暗的夜晚。對我而言非常震撼,因見識了這個城市現在的絕美、和過去君王奧古斯都(August der Starke)時代的富麗堂皇,令人意外的,這個城市繁華的背後卻盡是滄桑。

1945年2月13日,英美聯軍(空軍)對德勒斯登展開夜間空襲,空襲行動總共炸了三次,600000顆炸彈從天而降,天亮之後,整個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滿目瘡痍…耳邊響起了巴哈的樂曲,讓人想哭,而中國呢?二次大戰中作為犧牲品的中國呢?突然想到南京大屠殺,一樣是慘烈的戰爭,只是人們的膚色、面孔不同;裝甲武器並不令人畏懼,1989年北大學生不同樣站在砲口前?真正可怖的只是人性。

Gerhart Hauptmann, “Wer das Weinen verlernt hat,lernt es wieder beim Untergang Dresdens.”(忘記了如何哭泣的人們,可以在德勒斯登的毀壞中再次學會哭泣。)

或許,我這一趟並不是為語言而來,而是歷史,或文化。這次出國選擇了歐洲、德國、德東、德勒斯登也有其因緣吧!(一開始我也填了Düsseldof ikk的報名表,但還是來了這個城市。orz)

(Fri.2.8.200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