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10

眷顧

Hey!能有這樣的朋友,真的覺得受到神的眷顧。:-)
身邊的這些人也是天地的眷顧吧!
今天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
一見面聊天,就像直接把你攬入懷中的溫暖般,
不管在那之前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
說話的語氣總是停留在當時的那個默契,很單純也很直接。


意外的一場同學會,大家都沒變;有的工作、有的念書,但一樣笑著。
雖然跟大家都很不熟,但也靜靜地,待在那個氛圍裡。

--
就像聽著Desperado,傷感,卻自由。

1.28.2010

一場極具啟發性的演講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21日以網路自由為題的演說

"柏林牆象徵著一個分隔的世界,代表一個時代。今天,這堵牆的一些碎片就陳列在這座它們理應歸屬的博物館裡。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基礎設施就是網際網路。它取代了分隔,象徵著聯繫。但是,就在網路擴展到世界各國的同時,我們發現許多地方以虛擬的牆壁代替了有形的牆壁。"

"有些國家豎起了電子屏障,阻止本國人民分享世界上的一部分網路。他們從搜索引擎提供的結果中刪除字詞、名稱和短語。他們侵犯了那些發表非暴力政治言論的人的隱私權。這些做法違反了《世界人權宣言》,因為《宣言》告訴我們,人人都有權通過「各種媒體不受疆界限制地尋求、接收和傳播訊息和思想」。由於這些限制手段的蔓延,一個新的訊息帷幕正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降臨。為穿越這種阻隔,個人視頻和博客文章正成為當今時代的「地下刊物」。"

"世界上經濟地位最低的億萬人民有可能在生活中效仿上述取得進步的實例。在很多情況下,網際網路、手機和其他通訊技術能對經濟發展起到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對農業所起的同等作用。現在,小小的投入便能產生巨大效益。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手機普及率每增加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便能增長將近1%。具體而言,如果以印度為例,那將相當於每年近100億美元。"

"與全球資訊網路連通就好比踏上了通往現代化的階梯。在這些技術問世的最初幾年,許多人以為它們將在世界上的富人和窮人之間劃出鴻溝,但那種情況並沒有發生。今天共有40億隻手機在使用。手機使用者中有很多是小販、人力車伕和其他歷來缺乏受教育及其他機會的人。資訊網路是實現平等的有力手段,我們應共同使用這些技術幫助人們擺脫貧困,不再有匱乏之虞。"

有好心人轉為繁體中文版:http://mmdays.com/2010/01/22/secretary-of-state-clinton-on-internet-freedom/

原文:http://www.america.gov/st/texttrans-english/2010/January/20100121142618eaifas0.6585352.html(美國國務院)

Hey,放自己一馬吧!

前天和L到山上散步,然後從學校河堤走回來,一路走,一路聊著以前的事。
順便介紹了一下高中的我、大學的我。:-)
L問,是什麼讓我改變和有了勇氣的?
毫不猶豫的,"吉他社"。

童年沒什麼留下的,和多數人一樣在升學和補習的壓力中度過。好像一路都被壓著走過來,確保走在一條安全的路上。沒有什麼自主和摸索空間的時期,我只能僵硬地走著,心裡卻有非常巨大的無奈;同時在青春期的叛逆和群體生活的挫敗裡掙扎著,那些讓人觸動神經的"小事"卻沒有誰重視。我們都明白,沒有出口的衝撞最後只會變成無形的壓迫。

然後,我開始作一些事,會讓人覺得是真的"屬於自己的事"。我進了吉他社,從此再也沒出現在第八節自習課裡。高中的時候參與中一中中女中聯合民歌比賽,還參加了很變態但印象深刻的幹訓;大學時候,該怎麼說呢?跟系上同學都很不熟,因為我可以說念了四年"吉他系",還辦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公演...

講到這些,胸口的熱血好像又隱隱發燙。才發現,原來,對自己十八歲到二十三歲的樣子有很深的認同感,那一個階段的生命,讓人至今想到都會非常開心,覺得作了一件永遠不會後悔的事。是的,那現階段快要把人逼瘋的"無方向狀態(Orientierungslos)"又是怎麼回事呢?在時間的沖刷中漸漸從吉他社褪出的我,似乎一直沒有找到下一個認同的中心,或者說,對現階段這個時期、沒有靈魂相繫的認同感存在。如今又一個大學四年要過去了,即使目前狀態失重,但談起前年那個睡帳篷、和老鼠搶食物、跳進湖裡洗澡的營隊,又眉飛色舞了起來;一個比台灣還大、看起來像大海的湖,一片連綿到天邊的大漠,一群只有乾饅頭配青菜、但看見河就衝進去游泳的孩子,這些都是美麗的相遇阿!這段生命,難道完全不值一提?走過的那些腳印,看起來仍然堅定無比。

Hey...放自己一馬吧!看著每一步都種重踏出的那個自己,忍不住嘆氣。

--
人沒有夢想,便不過是相當渺小的生命罷了,這句話誰說的?

1.12.2010

關於昨天收到的成績單

陷入長考都是從一個小小事件開始的。
昨天德文考試成績終於出來。
因為這個考試太重要了,我幾乎是顫抖著雙手把信封打開的。
這個考試某種程度上是很重要,只是我們在乎考試成績的程度,似乎還遠遠超過了他的重要性。

閱讀4
聽力3
寫作4
口說5

寫作和口說都整整進步了一個級分,口說甚至拿到了滿級分,閱讀和聽力則和上次一樣。
剛開始看到成績的時候有些不可置信,口說和寫作的進步彷彿讓人置身天堂一樣;
高興了好一陣子,旋即意識到,這個我拼了命努力換來的成績,還是無法讓我進入心目中的大學殿堂。

為自己的進步喝采,也為沒能達成目標沮喪。
比較慘的是晚上和歐先生的電話。
在那通電話中,多數時間空氣凝結,因為兩個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該怎麼計劃,才剛開始的這一年?

是當初目標設的太高了,或策略錯誤應該去考DSH?
太遲,在連三次德文考試的折磨下,我已經筋疲力竭了。去年一整年在考試中度過。
我努力過,也看到明顯的進步,實在不該苛求什麼了。
但無法念歐洲研究還是相當大的打擊吧?
如果也不念法律,老實說,現在要再去找一個有熱情的"志向"出來,真的很難。

突然間人生在這個地方停頓了-

在逗點裡面,才發現自己有多迷惘;一方面又很生氣,我的人生居然要被一個150歐元的考試主宰,有沒有搞錯阿?

沒有搞錯,這就是這個荒謬的世界的遊戲規則。
才剛踏出第一步,連書都還沒念,就出局了。

面對成績一次一次告訴自己,我德文有多爛的時候;還面臨了英文語感找不回來的窘境,我怎麼可以把自己搞成這樣啊?媽的...

人生

是一連串的選擇。

過了二十六個年頭,其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學校裡。
如今要面對踏入職場的處境,但那個職場在遙遠的異國。

很認真的思考了從小到大所受教育所帶來的競爭優勢,
想破頭了,答案是零。

在這把年紀,面對人生重新開始的處境,總顯得有些困窘。
一個黃皮膚、母語是中文的人,在那兒可以做什麼?
或把問題換成,這樣的人要做什麼才會滿足、快樂、又不至於餓死?


有很多選項、有很多優點缺點。選擇走法律本行看來也不會比較容易,好像只會更難。
念書念了好久,有點累了。就像考了三次德文檢定考,還是必須永無止盡地一直考下去。
可是要生存,還是一定得念書。作一個選擇,然後從頭開始。

突然覺得有點悲從中來。今天朋友跟我說,我的條件都很好,只是一開始就選錯科系了;
我念台灣的法律,一旦場景位移到歐洲,就全成過眼雲煙。
非母語人士有可能在法律這個職業領域中得到信任嗎?似乎不大可能。

或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夢幻選擇?
就像我受的教育看起來很好,但突然之間完全不管用了一樣。

沒有好的工作、充分自我實現,人是不會快樂的。
快樂是精神上的最低生存條件吧?

外國人真的有實現成就的可能嗎?
我還沒有答案,但悲觀。